ISO 21920:该标准对粗糙度测量的意义
ISO 21920 是机械工程、设计和粗糙度规范方面的新标准。Polytec 将带您了解这项新标准的制定动机,它对日常粗糙度和形状测量的影响,ISO 21920 三个部分的含义,以及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ISO 21920 是粗糙度轮廓测定的核心规则,取代了部分沿用数十年的旧标准,实现了标准的迭代升级 。
描述您的测量任务
如何使用 Polytec 白光干涉仪测量表面粗糙度
免费测试您的样品 —— 如粗糙度、形状、光洁度方等

粗糙度理念 ——ISO 21920 标准
如之前案例所示,“粗糙度” 是一个抽象概念,不同人基于自身视角和预期,对其理解可能存在差异。欢迎报名或联系我们,参加粗糙度主题网络研讨会。会上,我们将对粗糙度基本概念展开讲解,助力大家达成统一认知。

下载免费的 ISO 21920 指南
免费 ISO 21920 指南中的表格直观清晰,为您展示:
- 测量与评估设定:Sc1 至 Sc5 设置类别如何确定粗糙度测量、评估设置,涵盖 S 滤波器和 L 滤波器设置、取样长度、评定长度
- 参数详情:各设置类别的具体参数
- 术语对照:ISO 21920 术语,被替代的旧术语,以及相应的翻译术语

SO 21920 轮廓测定标准的架构
ISO 21920 属于轮廓测定标准,共包含三个部分
- 表面粗糙度规定:替代 ISO 1302
- 术语和参数:涵盖嵌套指数、R 轮廓、Ra、Rz 等,替代 ISO 4238、ISO 13565-2 与 ISO 13565-3
- 规范操作规定:替代 ISO 4288
部分术语和参数参考自 2012 年首次发布的表面标准 ISO 25178。多数情况下,表面粗糙度测量相较基于轮廓的粗糙度测量优势明显。表面粗糙度光学面扫描测量采用光学非接触式技术,一键就能生成完整的表面图像。在无法确定所测特定轮廓能否代表工件整个表面时,这种测量方法优势尽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