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测量表面平整度?

在制造领域,许多零部件都对表面平整度有着严格的公差要求。这是因为平整度直接决定了技术部件能否正常发挥作用,对各类应用场景都至关重要。

作为关键的表面参数,平整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以密封结构为例,法兰和阀座密封面的平整度,直接关系到密封效果,决定了系统是否会出现泄漏问题。在精密光学领域,光学抛光工艺被广泛应用,玻璃基板、光学反射镜、分光镜等元件的平整度,是衡量产品质量的核心指标,直接影响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和精度。

不仅如此,在电子行业,印刷电路板(PCB)的平整度同样不容忽视。确保 PCB 平整度在规定公差范围内,才能保证在焊接等装配环节,各部件间实现稳定的电气连接,避免虚焊、短路等问题。而对于存在相对运动的部件表面,平整度会直接影响部件的噪声水平,进而影响产品的使用体验。

综上所述,表面平整度的控制,对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功能性,以及降低噪声水平,均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保障产品品质不可或缺的一环 。

关于平整度和形貌评估的可行性研究!

干涉精度评估平整度

红外光谱仪的比色皿至关重要,由高品质光学透明材料制成,需借助高精度机械夹具在组件中精准定位。TopMap 白光干涉仪,不仅能测量比色皿窗口相对夹具的位置、方向,还能检测夹具表面平整度,以及比色皿不同层级间的垂直台阶高度。

TopMap 属于扫描式白光干涉仪(WLI),采用非接触方式分析物体形状、台阶高度和表面纹理,垂直分辨率高,不受视野限制。单次测量范围达 45×34mm²,无需拼接,短短几秒就能完成整个比色皿的测量。相比机械触碰表面的接触式测量技术,光学全场测量采集近百万个测量点,数据更全面 。

 

现场或在线测试样品平整度

ISO 平整度标准及其计算方式

在计量学领域,几何平整度通常被定义为囊括所有测量点的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差。然而,不同 ISO 标准在平行平面的计算方法上存在差异。因此,在比较不同测量系统和技术所得的表面平整度测量结果时,遵循特定 ISO 标准,是确保结果可比、可靠的关键。

ISO 1101 标准明确规定,在覆盖全部测量点的情况下,需使两个平行平面的间距达到最小。而 ISO 12781 标准对平整度的定义更为宽泛,它将平整度界定为两个平面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距离,这一距离的大小,取决于前期执行的形状去除操作。

无论依据哪一项 ISO 标准进行测量,有效去除数据集中的异常值都不可或缺。这是因为个别异常数据,可能严重干扰测量结果,导致结果偏离真实值。

使用光学测量表面平整度的优势

平整度测量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借助接触式轮廓仪开展接触式测量,二是采用光学手段进行非接触式测量。坐标测量机(CMM)这类接触式测量系统,凭借其强大功能,在大型零部件平整度测量领域应用广泛。当需要对多种尺寸、几何特征或位置公差进行精准表征时,坐标测量机也是常用设备。

不过,坐标测量机采用逐点测量模式,检测效率较低,测量过程往往耗时较长。为缩短测量时长,操作人员通常会加大测量点间距。但这种操作会遗漏零部件的局部形状偏差,难以全面、精准地反映产品实际状况。

购买或者租赁?您希望获得平整度测试服务吗?

表面平整度测量(光学相干扫描)

面式非接触平整度测量技术,如运用白光干涉原理的白光干涉仪,单次测量即可全面覆盖样品区域。测量瞬间便能获取数百万个数据点,借助光学测量优势,在生产初期就能快速识别出故障品,有效避免流入下一环节。哪怕是质地柔软或厚度极薄的零部件,测量过程也不会导致表面变形,凭借非侵入式检测方式,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正因如此,面式表面平整度测量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控与全检环节都大有用武之地,是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保障生产效率的得力工具。

平整度公差自动化检测及合格判定分析

为确保每个零部件的平整度公差达标,满足质量标准,企业可搭建一套全方位的质量检测体系,对所有产品进行 100% 质量管控。定制化软件极具灵活性,能够契合各类特定测试需求,满足日常测量要求。用户可以轻松存储测量方案,一键启动测量流程。

操作人员只需设置各零部件的平整度公差值,系统便能实时将测量值与标准值比对,迅速给出合格与否的判定结果。软件搭载自动化模式识别技术,能够敏锐检测出样品放置位置的偏差,并自动调整评估参数,适应新的放置位置。这一特性使得检测流程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保持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极大提升检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